103(2)閱讀達人競賽 學生學習發展組

主辦單位
學生學習發展組
名稱
103(2)閱讀達人競賽
主題
黑暗的孩子
心得分享
書名:黑暗的孩子
作者:賽菲爾著 ; 趙丕慧譯
出版項:臺北市 : 大田出版公司, 民102[2013]4月
心得:
最近在研究《社會認知:一種整合的觀點》這本社會心理學書,裡頭提到關於自我認同和社會觀感部分,個人認為剛好與《黑暗的孩子》情節有相呼應之處,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渴望能被最重視的人認同並和他相處,萬一那人因故消失,自己就會如同置身於黑暗找尋不到方向,甚至連自身都會看不見;此時大腦為了彌補心靈傷害,會自動帶入自己所期望的部分,也就是書中主角阿布都不斷出現的「夢境」,生活越是痛苦幻覺就越會與現實世界錯亂。

故事走向引起個人注意的是固是利用「幻境」創造「現實」,將痛苦的記憶改寫成自己所希望的部分。這類題材近期在小說和電影獨樹一格而且非常吸引人,例如小說《隔離島》、《化身博士》、《父親的罪》;電影「全面啟動」、「黑天鵝」、「索命記憶」、「神鬼玩家」等等,甚至童話故事和漫畫中的「變身」都是如此。書中主軸一直都是主角內心藉由他人口吻與自己的對話,看似是由別人的想法告訴自己,事實上是自己真實的想法,對阿布都而言他的媽媽是最重要的人,她的死亡對他而言無疑是最大打擊。

開頭故事觀點讓個人認為母親相當疼愛他,父親則是個很溫柔的人,母親過世後的生活雖然痛苦但有積極向上的慾望,但看至後頭甚至結尾時就會發現事實是完全朝向相反之處發展。第一次看完時搞不太懂哪些部分是真實那些只是阿布都的幻想,因為作者將兩者相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自己就好像產生幻覺般分不清楚,直到看第二遍後才釐清大部分的情節。

其實看到最後相當令人鼻酸,因為阿布都從一開始看的書就全都是相當負面。例如被收容所趕出去時,約翰修士只允許阿布都帶《哈姆雷特》,就象徵負面情緒與復仇將會伴隨他一輩子,到最後內心完全崩潰,完全脫序與歇斯底里的個性已經離他原本的理想漸行漸遠,對他而言無論是天生的家族環境,還是後天的人生路途,都是相當失敗的,而且過程沒有遇到真正能幫助自己的貴人。如果換作是我,或許也會徹底自暴自棄而無所適從吧。

另一個故事重點就是「黑人議題」,故事相當完整描述最大黑人群聚的哈林區和密西西比兩區,中底層黑人生活情況,而阿布都也是其中之一,將底層生活普遍的「性愛」、「毒品」等陋習毫無掩飾的展現出來。有別於在電影與教科書上看到一些黑人領袖以正面形象帶領群眾捍衛權益的印象,此書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宣揚平等理念,當中貝爾魏勒牧師一段「造物主才不管什麼髮型、學位、膚色、家世……祂只看你有沒有按照上帝的意旨在做事。」暗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

雖然內容翻譯用詞有時會讓人感到不太適應(但可透過對黑人用語的印象帶入),但營造出的氛圍還是相當令人毛骨悚然,也是個人繼《險路》和《黑天鵝》後,第三部看到毛骨悚然的小說,也希望有機會能夠閱讀原文小說,更貼近自己不熟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