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場: 一、我國雙語教育政策發展與實施 二、AI數位學習融入教學之策略 三、中等學校資訊融入教學實踐 下午場:(論文發表) 場次B:資訊科技教育 一、國小特教教師實施遠距教學指標建構之研究 (楊萬教) 二、應用 Podcast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童在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之影響(黃偲瑜) 三、探討擴增實境對國小學童數學學習焦慮、學習動機與成效之影響(楊雅茹) 四、AI教師可行乎 ──AI教師之可行性分析與應用建議(郭沅亭) 五、以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進行中年級心智圖教學之研究 (張簡益佳) 六、 AI人工智慧應用於FRP CORE精度對金屬薄
更新日期:2022/01/03 13:16:46
在上學期有修文琇老師的證照輔導課,但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我們的上課方式也大大地做了改變,不但全面進行了遠距課程,而原本的考照測驗也跟著取消了,當時我覺得非常的可惜。然而,在不久前學校的報名系統突然看見了「TQC Office 2016校園考照」這門活動,經後來詢問才現原來就是為了彌補當初沒有考證的同學所重新開設的活動。利用這個機會,將上學期在文琇老師所學會的課程內容從新複習了一遍,也對Power Point這個程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的非常感謝學校能夠顧及到當初沒能完成考照的同學們!
更新日期:2021/12/31 22:43:18
下午選擇了「資訊科技教育」論文發表場次觀摩了論文發表,收穫頗豐。
更新日期:2021/12/28 16:34:49
這次雙語與AI數位教學相關研討會會議大綱: 主題演講 (一):我國雙語教育政策發展與實施 主題演講 (二): AI數位學習融入教學之策略 主題演講 (三):中等學校資訊融入教學之實踐 論文發表 今天有許多校長、老師分享學校雙語教育的執行狀況,看教育現場的實際經歷,無論是推動者或是執行者的用心,讓我收穫很多!
更新日期:2021/12/28 09:01:20
2020/4/27 10:00-12:00參與林虹妤碩士論文提要口試,於淡江大學台北校區D301舉行。
更新日期:2021/12/24 02:32:54
2020/4/27 08:00-10:00參與李欣桐碩士論文提要口試,於淡江大學台北校區D301舉行。
更新日期:2021/12/24 02:30:51
《孫子兵法》強調要自身先立於不敗之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所以必須首先致力於自身「不可勝」的努力,立於不敗之基。此與老子「善建」、「善抱」之原則「修之身」、「修之家」,再談鄉、邦、天下相似,讓人發現政治謀略的巧妙之處古往今來皆萬變不離其宗。
更新日期:2021/12/22 14:41:23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將領必讀之兵書,內容多是闡述如何去治理下屬,因而在現代受許多商務人士所喜愛。戰爭並不是只有兩軍對壘,在這之前的準備更為重要,在事前準備的階段,就可以看出之後的走勢。
更新日期:2021/12/22 10:43:54
孫子兵法作為古代兵家必看經典,但用途卻不局限在戰爭,戰爭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同的在商場、人際關係皆可以運用,書中對於因利而戰,作戰為了得利而不濫戰,獲得資訊而取得先機,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還是很實用
更新日期:2021/12/22 10:27:43
此次讀書會以《孫子兵法.形》作為導讀內容,講述戰爭發生之時,若是軍隊陣仗極大、威勢極強,那麼相當於贏了一半的戰爭,此是為「可知之勝」,講者直述形勢所帶給敵人的威力與效果,而令人參悟到戰術精巧與心理恐懼之間的關聯。
更新日期:2021/12/21 22:08:01
孫子兵法是一部由春秋時期齊國人孫武所著的一本兵書,又名《兵經》,是古代各朝各代武將必讀的經典,時至今日,依舊有人將《孫子兵法》應用在各種領域上,尤其是商這個領域,商場如戰場,便是如此,而這一次藉由儒學經典讀書會,從思想、哲學的角度去重新認識這本《孫子兵法》。
更新日期:2021/12/21 22:00:02
讓我了解到減肥不只是運動而已,包括飲食習慣、心理狀態、生活習慣都要去調整,在看自己是否有減肥不適只看體重以及BMI而已、脂肪才是重點,因為很多很壯的人BMI值也都超標,其實真正引想自己身體的是脂肪,因為脂肪的堆積才會造成三高、心血管的疾病的問題,這謝課程讓我獲益良多
更新日期:2021/12/21 18:27:55
孫子兵法原點典的討論,對其當代將軍如何應戰,對戰爭本身並非輸贏,而是在於戰爭中可以得到的最高利益,以此作為基準,對其兵法的思想本身做探討,使大家理解戰爭的意義為何,也貼近於當代玩象棋時對布局的想法,非常的需要動腦思考。
更新日期:2021/12/20 14:15:32
平常在閱讀現代詩時,比較著重在字句的解讀、整首詩想表達的意境,以及,作者寫作的風格,比較少思考到「翻譯」的層面,而且還是從中文翻譯到其他語言。 在討論詩之中,我們除了從字面解讀詩句,也需要思考到中文語法與日文語法的差異,例如主詞省略、動詞詞序不同等問題,跨越語言的界限來接觸與解讀詩,我覺得很有趣。 而平常我就有在讀從日文、韓文翻譯到中文的詩集,但整體而言,詩集相較於其他文類的出版仍為少數,希望我們能成為以其他語言,翻譯台灣現代詩的媒介。
更新日期:2021/12/10 14:38:40
台灣現代詩外語翻譯計畫是把台灣年輕詩人的作品翻譯為外語,因為目前市上只有一些著名作家的詩集有被翻譯成外語出版到其他國家,但對於年輕的作者詩集少之又少。因此我們選擇年輕作者的作品去翻譯,讓世界能看到年輕作家的想法和聲音。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台灣新一代的作者蠻多的,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徐珮芬,她的作品以愛情為主,而且作品中都會帶有一些喪,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想像,原來詩也可以這麼寫,怎麼去表達的。
更新日期:2021/12/10 14:24:50
如往常一般由一位同學選擇要翻譯哪一位詩人的詩,接著我們便開始投票決定要翻譯某位詩人的哪幾首詩。主要是由主導的中文系同學講述他對於詩的想法與感受,然後我們其他同學互相討論詩給予我們的感覺和疑問,一同感受現代詩其中帶給我們的韻味。我是負責將詩翻譯成日文,在翻譯詩時需時常查找網路上的字典或紙本的字典,有點費腦力但也帶給我不少收穫。
更新日期:2021/12/09 19:51:38
這次東村時光機的目的是拉近了年輕族群與年長者的距離,21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科技的發展,我們發現所謂長者與年輕人彼此的交流越來越少,為此我們這次的企劃想了解中者的日常與生活型態。我們希望藉由幾位大學生的力量試圖讓兩邊對於雙方的生活以及日常有更深入的了解。年輕人常常被科技網路所綁架,而年長者卻常因為科技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如何和年輕人聊,離當代的溝通越來越有隔閡。所以消除隔代間的代溝是我們的主要目的。
更新日期:2021/12/08 23:47:59
我們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拉近與長者的距離。經過多次的拜訪,其中我們常去拜訪的一個長者的家裡,那位長者都已記住我們的名字了,非常的厲害。我們這次的計畫也有去深入了解長者的一天,這樣讓我們對長者之間的隔閡又更減少了一些。經過多次的交流,我們也與長者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更新日期:2021/12/08 22:31:41
非常感謝組員邀請加入讀書會,讓我在交換期間善用淡江大學的線上圖書館資源,並分享外國見聞。雖然是第一次開會,我們對讀書會寄予憧憬,期望有更多討論。
更新日期:2021/12/08 19:11:48
透過參訪東村社區發展協會,了解現在的長者生活。長者的心願即是「活到老,學到老」。每天上午協會都有固定課程,讓長者不是只能在家裡,這樣也能活動筋骨,吸收知識。東村社區發展協會也提供一個社交的場所,即使沒有手機也能彼此交流。每周五的氣功課程,讓我們體驗一大清早的靜態運動,也能讓身體暖起來。在我們體驗長者生活後,未來希望也可以邀請長者體驗大學生活。
更新日期:2021/12/07 14:42:42